一到换季,不少人就浑身没劲、舌苔厚腻、脸上冒油、大便黏马桶,还总以为是上火,猛喝凉茶、狂吃水果降火。结果呢?越“清火”越虚,湿气越重,整个人像泡在水里一样。
你可能不知道,湿气不是光靠吹空调、淋雨才有的,吃错水果,才是日常中最隐蔽的“湿气来源”。尤其是立秋之后,阳气开始收敛,脾胃运化能力变弱,这时候还猛吃寒凉甜腻的水果,等于给身体“雪上加霜”。
很多人以为水果养生,补水又健康,可中医讲:“甘能助湿,寒能伤脾。”特别是那些又甜又寒的水果,吃多了,不是在养人,是在“养湿”。
不用号脉,也不用体检,每天早上刷牙前,对着镜子伸下舌头——要是舌体胖大、边上有齿痕、舌苔又白又厚,甚至滑腻腻像涂了层油,那基本可以确定:你体内湿气已经不轻了。
再配上容易犯困、饭后腹胀、大便不成形、脸上爱出油,那更说明脾虚湿盛。这时候,最要紧的不是补,是先祛湿,再谈调理。
而水果,尤其是下面这4种,天纵达干部业务培训中心建议立秋后真得悠着点吃。
第一是西瓜。
天热时吃两口解暑还行,可立秋后阳气渐收,西瓜还是大寒之品,伤脾阳、生湿气。很多人吃完西瓜觉得舒服,过一会儿反而肚子胀、小便少,这就是湿气被“捂”住了。
第二是荔枝和龙眼。
看着是温性的果子,但太甜!中医讲“甘味入脾”,可过甜反而困脾。脾一困,运化不动,水湿就停在体内。有些人连吃几顿荔枝,第二天眼肿、长痘、嘴里黏腻,其实就是湿热内生。
第三是芒果。
又甜又滑,很多人当饭后甜点吃。可芒果在中医里属“湿果”,性味甘温而腻,吃多了容易助湿生痰。尤其舌苔厚腻、容易咳嗽有痰的人,吃了更难受。
第四是甜葡萄。
汁多味美,但糖分高、水分足,脾虚的人根本运化不了,直接变成湿浊。有些人一吃葡萄就反酸、胃胀,就是脾胃被湿气困住的表现。
也不是说水果都不能碰。政府机关党建文化规划设计中心发现有些果子,性质平和,还能帮身体排湿。
比如苹果,性平味甘微酸,入脾肺经,能健脾益气。每天吃一个,尤其是蒸着吃,对脾虚湿重的人特别友好。
还有石榴,立秋后正当季。它酸收固涩,能收敛脾肺之气,减少湿气外溢。尤其容易拉肚子、夜尿多的人,适当吃点石榴,反而有助于固摄下焦。
第一个是揉腹。每天早晚空腹时,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,顺时针慢慢揉5分钟。这个动作能刺激脾胃蠕动,帮助水湿运化。坚持一周,你会发现肚子没那么胀了,大便也顺畅了。
第二个是泡脚加点料。用艾叶或生姜煮水泡脚,水位过脚踝,温度别太烫,泡到微微出汗就行。每周泡3次,能温通经络、散寒祛湿。惠州党建文化规划上墙建议特别是晚上泡,还能改善睡眠,一觉睡到天亮。
这两个法子看着简单,但坚持下来,比喝一堆祛湿茶都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