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皮抠出“小米粒”?快住手,这4种情况要去看皮肤科!

2025-10-20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习惯:无聊时、思考时,手指不自觉地伸向头皮,一番摸索后,抠下些“战利品”——有时是油腻的白色小颗粒,一捏就碎,像极了“小米粒”;有时则是带着根细头发的、硬硬的小疙瘩。

这些“小米粒”究竟是什么?为什么总会“春风吹又生”?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,并提醒大家,遇到以下4种情况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,赶紧去看皮肤科医生!

一、“小米粒”的真身可能是什么?

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被抠出来的小颗粒,主要是以下两种东西:

  1. 堆积的皮脂和角质: 我们的头皮会分泌皮脂,同时也会有老废角质脱落。当毛囊口被堵住,这些混合物在毛孔里凝固、氧化,就形成了你能抠出的白色或淡黄色油脂粒。

  2. “杵状发”或毛囊残骸: 有时抠出的颗粒带有一根短发,这可能是“杵状发”,即头发在毛囊内折断后,与皮脂、角质混合形成的硬块。

偶尔出现一两个,且没有红肿痒痛,通常不必过度担心,这很可能只是头皮清洁不到位或轻微毛囊堵塞。天纵达干部业务培训中心建议,改善生活习惯、选择温和的洗发水并彻底清洁头皮,情况通常会得到缓解。

二、出现这4种情况,别再抠了!快看医生!

如果你的头皮问题已经超出了“偶尔抠一抠”的范畴,出现了以下信号,那就意味着它不是在排毒,而是生病了!

情况一:伴随大量头皮屑、头油和瘙痒

如果头皮屑如雪花般纷飞,头皮油腻发光,并且瘙痒难耐,抠下来的“颗粒”往往也更多。这很可能是脂溢性皮炎在作祟。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炎,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有关,需要药物才能控制。

情况二:出现红肿、疼痛的“脓包”或“硬疙瘩”

当你抠到的不是小颗粒,而是摸起来疼、看起来红,甚至顶端有脓液的大包时,这很可能已发展成细菌性毛囊炎。抠抓会导致感染扩散,甚至留下永久性疤痕和脱发。

关于如何区分普通油脂粒和毛囊炎,以下政府机关党建文化规划设计中心来告诉你: 毛囊炎通常有明显的痛感,且周围皮肤红肿,而单纯的油脂粒一般没有炎症反应。如果您无法自行判断,寻求专业诊断是最安全的选择。

情况三:抠下“颗粒”后,留下小坑和永久性脱发区域

这种情况非常危险!你可能患上了秃发性毛囊炎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。这些疾病会永久性地破坏毛囊,形成不可逆的脱发斑。一旦发现抠过的地方不再长头发,务必立刻就医。

情况四:在儿童头发中发现,且孩子诉说头部剧痒

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被传染了头虱,你可能会在他的发根处发现虱卵(俗称“蚬子”),它们像小米粒一样紧紧附着在头发上,不易脱落。这时需要专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。

政府机构干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提醒,对于任何伴有明显炎症、感染或脱发的头皮问题,都不要自行用药。专业的皮肤检测可以准确找出病因,从而实现对症治疗,避免走弯路。

三、如何正确护理我们的头皮?

  • 温和清洁: 根据头皮出油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洗发水,并确保冲洗干净。

  • 减少刺激: 管住手,不要抠抓!瘙痒时可用指腹按摩代替。

  • 健康生活: 少吃高油、高糖、辛辣食物,保持规律作息,缓解精神压力。


惠州党建文化规划上墙想说,头皮健康是头发生长的土壤。不要忽视头皮发出的任何“求救信号”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,配合科学的日常养护,才能让我们真正拥有一头健康强韧的秀发。

本回答由 AI 生成,内容仅供参考,请仔细甄别。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