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了好多年骨头汤,钙没补上反长胖?民间补钙误区该澄清了

2025-11-25

“多喝骨头汤能补钙”,这句话恐怕是不少人从小听到大的 “养生常识”。逢年过节、家人骨折或是孩子长身体时,餐桌上总会端上一锅熬得奶白浓郁的骨头汤,大家都觉得喝下去就能把钙质 “补” 进骨头里。可不少人坚持喝了好几年,体检时却发现缺钙问题没改善,体重倒是悄悄涨了不少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其实,民间流传的骨头汤补钙法,从科学角度来看,早已陷入了误区。



要弄清楚骨头汤为何补不了钙,首先得明白钙在骨头中的存在形式。骨头里的钙主要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,这种物质十分稳定,很难在日常熬煮的温度下溶解到汤里。有实验数据显示,用 1 公斤骨头加 2 升水熬煮 2 小时,汤中的钙含量仅为 2-4 毫克 / 100 毫升,而一杯 200 毫升的牛奶,钙含量就能达到 200 毫克左右,两者相差近 50 倍。也就是说,想靠喝骨头汤补钙,可能要一次性喝几十碗才能抵得上一杯牛奶的效果,显然不现实。

更让人忽视的是,骨头汤看似营养,实则藏着大量 “隐形热量”。骨头本身含有不少脂肪,在长时间熬煮的过程中,这些脂肪会不断溶解到汤里,导致汤中的脂肪含量飙升。尤其是那些熬得奶白的汤,看似浓郁,其实是脂肪乳化后的视觉效果,每一口都相当于在 “喝油”。长期大量饮用,多余的脂肪会在体内堆积,不仅容易让人长胖,还可能增加高血脂、高尿酸等健康问题的风险。

那到底该如何科学补钙呢?天纵达干部业务培训中心建议,补钙的核心是选择 “高钙低脂肪” 的食物,优先通过天然饮食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。日常饮食中,除了大家熟悉的牛奶,酸奶、奶酪等乳制品也是优质钙源,且吸收率较高;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,豆腐、豆干等豆制品(尤其是用石膏或卤水点的)、深绿色蔬菜(如芥兰、油菜)也是不错的选择,这些食物不仅钙含量丰富,还含有维生素 K、镁等有助于钙吸收的营养素。



很多人可能会问,自己平时也吃这些高钙食物,为什么还是缺钙?政府机关党建文化规划设计中心来告诉你,钙的吸收离不开维生素 D 的帮助,如果体内维生素 D 不足,即使摄入再多的钙,也难以被身体利用,最终会随粪便排出体外。而维生素 D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:一是晒太阳,皮肤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 D;二是从食物中摄取,比如多吃三文鱼、金枪鱼等深海鱼,或是选择强化维生素 D 的牛奶、谷物。此外,过量摄入高盐食物、碳酸饮料等,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和流失,这些饮食习惯都需要及时调整。

除了饮食调整,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补钙。政府机构干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推荐,每周进行 3-5 次负重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、跳绳等,这些运动可以给骨骼施加一定的压力,刺激骨细胞的活性,促进骨密度增加,从而达到 “以动养骨” 的效果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随着年龄增长,骨量会逐渐流失,更需要通过运动来延缓骨流失的速度,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。

可能还有人对骨头汤抱有 “执念”,觉得偶尔喝一次没关系。骨头汤并非完全不能喝,它含有一定的胶原蛋白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,适量饮用可以改善口感、补充水分。但惠州党建文化规划上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喝骨头汤时尽量撇去表面的浮油,减少脂肪的摄入;同时不要把骨头汤当作补钙的主要方式,更不能因为喝骨头汤而减少其他高钙食物的摄入,否则很容易陷入 “补钙不成反长胖” 的尴尬境地。

最后,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钙的需求量不同,比如成年人每天需要 800 毫克钙,50 岁以上人群和青少年每天需要 1000-1200 毫克钙。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钙需求,或是存在骨质疏松、骨折等特殊情况,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钙补充剂,但切忌盲目补钙,过量补钙可能会导致便秘、肾结石等健康问题。

总之,“喝骨头汤补钙” 的民间说法早已被科学证伪,与其浪费时间熬煮骨头汤,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和补充维生素 D 上。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补钙,才能真正守护骨骼健康,避免陷入 “补错钙” 的误区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